防治抑郁癥家校社都要動起來
http://m.cs6shortcuts.com2021年11月16日 09:33教育裝備網
近日,教育部在答復《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》的函中明確提出“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,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,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,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”,引發(fā)諸多關注。
在很多人看來,抑郁癥更多與成人有關,距青少年很遙遠。但研究顯示,由于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變化階段,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沒有完全定型,受到社會競爭加劇、父母期望過高以及自身心理調節(jié)能力差等原因影響,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抑郁,抑郁癥患者最小年齡甚至可以低至四五歲。
教育部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,具有重要的意義。這是建立全過程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服務、評估體系的重要內容,是強化青少年抑郁癥防治工作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有利于及時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,從而及時采取干預措施,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。而關注這一舉措的討論,也有利于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重視抑郁癥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,更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,而不是把青少年的負面情緒簡單視為“嬌氣”“矯情”“意志力薄弱”,避免不把抑郁癥當回事,從而錯過及時干預的良機。
研究顯示,青少年抑郁癥更多是與家校社各方面的外部因素有關,只有極小部分來自先天性的家族遺傳。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,有利于及時干預,而更重要的則在于營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長環(huán)境,強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,把各類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。
親子關系,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。家長在教養(yǎng)過程中,要避免過度看重孩子的學業(yè)成績,給孩子傳遞過重的壓力和焦慮。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,營造健康的親子關系。學校則要改進作業(yè)管理和考試管理,避免給學生過重的學業(yè)負擔和考試負擔,通過深化評價方式改革破解“唯分數論”給孩子成長帶來的重負。同時要加強各級各類心理健康隊伍建設,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。社會則需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等。總而言之,預防抑郁癥等心理疾病,家校社都要動起來。
抑郁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被理解和關注,是忽視它、誤解它,從而錯過及時干預的良機。防治抑郁癥,首先是正視它、重視它,然后構建起“家庭—學校—社區(qū)—醫(yī)院—政府”多面一體的青少年抑郁癥預防、醫(yī)療及康復體系,更好地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護航。
(作者系本報記者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